文 号: | 发布机构: | 省自然资源厅法规处 | |
成文时间: | 2022-12-08 15:43 | 发布时间: | 2022-12-08 15:43 |
文件有效性: | 是 |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政策解读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二、编制背景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河谷深切,山体破碎,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7.61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92.5%的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大量群众生活在山顶、山腰、山脚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然资源部的关心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消除和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理论研究、加强科技赋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增强群众意识,最大限度减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贵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这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规定等,编制本规划,明确贵州“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防治任务、保障措施。
三、规划目标
“十四五”时期,贵州坚持以防为主重心前移,聚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全面推行隐患点和风险斜坡“点面双控”管控机制,强化“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措施,完善“治理工程与绿色防护”的生态治理机制,扎实推进“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一)“隐患在哪里”识别更加精准。高质量完成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以村庄、学校、医院、集镇、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区域为重点的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查找新隐患和风险斜坡。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手段推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水平,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
(二)“灾害何时发生”判断更加准确。用好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契机,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升级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功能。深入挖掘全省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成果数据、自动化监测实时数据、雨量监测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潜在价值,不断提升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精准度。加大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力度,实现已发生变形隐患点全覆盖。
(三)“确保根本安全”重点更加突出。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分批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打破部门资金整合和权责壁垒,统筹资金使用,引导产业进入安置区,做好安置点居民就业保障工作。动态开展隐患风险排序,对危急危重隐患实施排危除险工程,逐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四)基层综合防灾能力显著提高。以建立高质量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为主攻方向,基层防灾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强化预案管理,提升隐患风险管控水平。创新科普宣传手段,营造地质灾害“铺天盖地”宣传氛围。充分发动动员基层组织和群众,紧紧依靠全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推动形成全民防灾新格局。
四、规划内容
《规划》包括前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总体思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任务、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
(一)总则。阐述规划背景、规划依据、规划期和规划对象。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总结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现状、“十三五”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的主要成效、分析“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三)总体思路。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以防为主,重心前移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原则、主要目标,细化规划指标。
(四)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划分全省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15.48平方千米,划出8个重点防治大区。
(五)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任务。明确风险隐患识别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等5大主要防治任务,并分类规划了重点项目。
(六)保障措施。从组织、制度、资金、监督等4个方面保障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五、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地质灾害防治痛点、难点,切实强化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出五大方面主要任务、七项规划指标和五个重点项目。
五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主要任务是全面加强排查巡查核查、持续推进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迅速、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二是完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主要任务是织密织牢群测群防网络、推动实现专业监测全覆盖、深入优化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三是推进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从根本上确保安全。主要任务是重点突出避险搬迁、统筹推进工程治理。四是强化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提升风险防御能力。主要任务是深化科学技术研究、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装备。五是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构建全民防灾新格局。主要任务是健全基层防灾管理方式、规范临灾避险预案管理、扎实做好科普宣传培训。
七项规划指标:《规划》设置了7项规划指标,其中4项约束性指标和3项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核查汛期全覆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完成38个县域、气象风险预警和群测群防汛期全覆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数量240处;预期性指标: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累计10025处、搬迁受威胁群众人数大幅度增加、科学技术研究3项。
五个重点项目: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区域大比例尺风险斜坡调查评价重点项目;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建设和InSAR 地质灾害监测重点项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重点项目;北斗终端设备加密芯片与数权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地质灾害监测北斗统一解算模型研究与应用、地质灾害风险斜坡“星—地”InSAR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地质灾害“铺天盖地”宣传重点项目。
省自然资源厅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