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实录

发布时间: 2019-11-05 10:17      字体:[]

发布会现场

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贵阳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真贵,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易勇,省地矿局总工程师、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周琦研究员,省农科院陈旭晖研究员答记者问。现将内容公布如下: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提问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杨厅长您好,刚刚介绍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全省全覆盖,涉及全省88个县,采集样品近50万件,请问,如此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如何组织推进和保障成果质量可靠性的?

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真贵答记者问

杨真贵:感谢记者朋友对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的关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

第一,组织保障有力。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是省人民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省人民政府明确该项任务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为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和全过程监督,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调查评价工作,2017年7月,成立了以省自然资源厅厅长为组长,相关厅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下设项目组、专家委员会、督导组,从项目组织实施、后勤保障、技术培训、重大技术问题解决、督促检查进度和质量等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特别是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为主任,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员和省地矿局周琦研究员任副主任的专家委员会,集中了省内外地质、农业、环境、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权威专家80余人,全面负责技术指导工作。为项目的推进和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二,技术力量雄厚。本次调查任务由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等国有地勘单位承担。三大地勘单位拥有大批长期从事地球化学调查的地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调查评价工作共投入专业技术人员22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近500名,所有项目负责或技术负责均由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担任。土壤、岩石、水、农产品及大气干湿沉降物等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由自然资源部认证的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5家权威检测单位承担。

第三,成果质量可靠。在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最新标准规范;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与其他各行业评价标准统一;对目前没有评价标准的指标和不符合贵州耕地土壤实际的个别评价参数,则通过专家委员会组织论证的方式形成统一评价要求。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体系》,制定《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细则》,建立了项目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100余次,督导检查50余次,组织技术论证、野外验收、成果评审40余次,全方位监督控制项目各环节工作质量,确保项目成果质量可靠。

人民网记者提问

问题二:请问周主任贵州开展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评价?下步有哪些工作建议?

周琦:贵州地质背景非常特殊,地质构造和成土母岩复杂多样。既不同于东部地区平原丘陵,也不同于西部地区高山盆地。导致贵州不同耕地之间,其生态地球化学背景各具特色,不同地球化学背景的耕地产出的同一农产品的品质相差甚远。因此,贵州开展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就是要查明全省耕地到底具有哪些特色?摸清其地球化学质量“家底”,从而为发展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打造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琦研究员答记者问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具体是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对土壤、农作物、灌溉水和大气干湿沉降物等进行调查取样,以查清耕地土壤中氮、磷、钾、钙、铁等养分元素,硒、锗等微量有益元素,镉、汞、砷等环境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评价上述元素及其对耕地生产功能的影响程度,划分耕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从而摸清和全面掌握耕地地球化学质量“家底”。

关于全省1比5万尺度的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后,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托该成果,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二是建议对全省优质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开展1比2.5万或以上的大比例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详查工作,为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发展山地特色农产品和调整农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好支撑;三是建议定期开展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据介绍,本次调查发现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富硒耕地资源和多种富硒特色农产品,请问陈研究员富硒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有何区别?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陈旭晖同志回答)

陈旭晖:富硒农产品顾名思义是食物中富含硒元素,其硒的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农产品。硒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资料介绍,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地方属缺硒地区。人体缺硒是导致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硒还是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自由基清除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因而对于预防某些肿瘤和癌症,维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这样各种富硒农产品便成为当前市场上十分热销的保健食品,其价格较普通农产品成倍增长。近年,我国湖北、陕西、青海、江西、浙江、广西等省(区)发展富硒农产品都已取得明显成效,如湖北恩施州2016年其富硒农产品产值就达到382亿元。我省是全国土壤硒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少地方生产的水稻、茶叶、辣椒和水果都达到了富硒产品的标准,但总体来说,其发展潜力远远未发挥。通过这次调查,在我省富硒地区,有计划地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将对发展我省山地特色农业、加速农民脱贫致富发挥极大作用,对改善人民体质、发展我省大健康和康养旅游产业也有重要意义。

省农科院陈旭晖研究员答记者问

我省的富锗耕地资源也同样丰富,发展富锗农产品前景也很大。微量元素锗的生物活性很强,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成分之一,人参、灵芝和其他一些名贵药用植物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锗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资料报道,有机锗化合物有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力、抗衰老及养颜美容的功能。我国广西和海南等省(区)的部分地方,利用当地的富锗资源发展富锗农产品,如富锗大米等,对增加农民收益、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效果。

贵州农经网记者提问

贵州农经网记者:本次调查评价取得了如此丰富的成果,请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于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易勇:首先,本次调查评价查明了耕地土壤中有益元素、环境元素含量及分布状况,掌握了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保障了农业合理布局在安全的土壤上,可为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布局提供基础支撑,为开展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富硒富锗特色耕地资源获重大发现,可为全省富硒、富锗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富硒富锗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这将对提升我省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易勇答记者问

其次,本次调查对全省20个极贫乡镇进行的专项评价成果,将有效支撑极贫乡镇发展富硒、富锗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最后,本次调查对全省10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1711个500亩以上坝区进行的系统总结,将为我省坝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