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1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1      字体:[]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科技创新破解煤炭产业发展“心腹之患”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对我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技项目跟着综合利用项目(活动)走方面

一是我省聚焦煤矸石安全处理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煤矸石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课题研究,摸清全省各主要煤炭矿区煤矸石物理、化学特性分质,经过技术经济比对,提出适用于我省煤矿实际的煤矸石处理利用技术及途径,为实现矿区的绿色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撑。二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煤基固废(煤矸石、粉煤灰等)合成土壤技术基础研究,研究符合我省实际的煤基固废合成土壤技术工艺,探索煤基固废安全处置可行路径。三是针对共性问题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据统计,十四五以来省科技厅共立项支持煤矸石综合处置科技项目6项,立项经费合计522万元。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贵州华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煤矸石制净水剂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的集成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利用六盘水地区的煤矸石,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出铝铁离子,并制备聚合铝铁产品,获得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利用提取铝铁以后的废渣,再次提取其中的硅元素,制备出白炭黑产品。

)工程技术中心跟着企业走方面

2024年,省能源局推动由贵州能源集团牵头,联合贵州大学、省煤田地质局等7家单位共建贵州省能源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实验室,已于202412月经获省委科技委批准建设,目前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人员引进等工作基本完成,获批“富矿精开”顶尖专家团队3个,科研场地建设和科研仪器配置有序开展,部分项目启动实施。

)科技成果产出跟着需求走方面

始终以科技攻关项目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应用导向,侧重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全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推动“贵州省煤矸石造土造地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任务书中明确复垦成活、监测面积、微生物群落等技术指标和制定煤矸石生态修复企业标准等科技产出,强化推广应用成果产出。

)项目谋划跟着前沿走方面

目前主流的煤矸石处置研究利用方向有填沟造地、热值回收、井下充填、生态修复、制备建材、生产陶粒、代替金属矿产提取有价元素、制备硅铝材料、制备土壤改良剂等。20248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等6部门关于在全省有条件地区开展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的通知》,对试点项目的申报程序、实施方案编制进行细化,同步出台了《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有序推进6个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20256月,省生态环境厅等6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近期正在谋划遴选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

(五)多途径探索解决煤矸问题方面

一是积极推广矸石回填置换开采技术,先后在水城县攀枝花煤矿、织金县兴发煤矿、金沙县龙凤煤业公司、黔西市耳海煤矿、大方县沙坪煤矿等开展煤矸石井下充填试点工程建设,初步取得相关工艺应用的实践参数。二是从源头控制煤矸石的产生量,在黔西市青龙煤矿、织金县岩脚煤矿、志成煤矿及苍海煤矿推广千米级钻机应用,降低岩巷、半煤岩巷的掘进工程量,累计实现以孔替巷近3万余米,从源头上减少煤矸石产生量近100万吨。三是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110”“N00”工法等绿色开采技术在我省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先后在金沙县、黔西市、水城区、兴仁市等主要产煤县(市、区)的50多处煤矿得到普及应用,年均减少采掘巷道约4万米、减排煤矸石量约100万吨。四是探索解决历史遗留煤矸石山存量,省能源局、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探索煤矸石山生态修复,先后批复实施贵州精煤公司金佳煤矿、金沙县安洛乡煤矿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建设,目前2个项目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中期检查效果良好。

二、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吸纳贵委所提建议,深入推进“富矿精开”战略实施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安全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煤矸石综合治理利用。一是采取“赛马制”方式支持“煤矸石采空区原位充填技术及装备攻关示范”“煤矸石填沟造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示范”“煤矸石耦合农林废弃物制备类土壤基质关键技术与应用”3个科技重大项目,3个技术路径同时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贵州的治理路径。同时坚持以技术研发为主、基础研究为辅,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积极推动煤基固废大规模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示范研究,煤矸石、粉煤灰合成土壤技术研究等,为全省煤基固废无害化安全处置提供技术支撑。继续推进贵州省煤矸石造土造地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金沙县安洛乡煤矸石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贵州渣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多渠道探寻煤矸石的利用方式。三是充分总结煤矸石填沟造地第一批试点工作,扎实抓好全省第二批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拟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填沟造地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作为填沟造地的补充文件,切实督导企业积极落实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依托龙头企业贵州能源集团建设好“能源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省实验室”,汇集整合省内外专家团队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围绕煤矸石安全处置等行业发展需求,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难题,引导实验室开展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研究,围绕煤矸石、磷石膏、粉煤灰及脱硫石膏、赤泥、锰渣等固废综合利用,依托优强企业布局建设全省重点实验室,聚力打造我省固废综合利用战略科技力量。五是鼓励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绿色开采技术,从源头降低煤矸石的产生量。结合贵州地区的矸石成分特征,采取分质分类处理的方式开展研究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填沟造地、矸石发电、井下充填、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多渠道、全方位探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方式。六是加强用地保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煤矸石临时堆场(周转场)属煤矿开采项目用地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指导地方做好用地报批保障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指导,依法积极做好煤矿开采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和顺利投产。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20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