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投资促进局:
邵其岷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提案》收悉,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积极督促和指导市、县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依法依规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助推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和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健全用地保障服务长效机制,提升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质效。一是建立用地保障服务长效机制。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四化”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投促局、省工商联等11个部门(单位)签订了用地保障合作备忘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和部门协作用地保障机制,畅通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形成合力,及时会商、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项目用地保障工作难点堵点的措施和建议意见,指导地方落实土地要素保障。二是建立用地保障跟踪服务机制。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要素保障中心工作,成立了重点重大项目和“四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跟踪服务,主动对接省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收集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重点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情况,纳入台账清单实行动态销号管理,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做到政策共享、信息互通,定期调度,精准调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三是建立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重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用地办理绿色通道,坚持用地按周上报省政府审批,急需落地的重大项目用地即时上报审批,推动用地审查报批服务提质增效。四是建立用地高效审批机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将省级用地审批权限按管理区域授权和委托贵阳市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批准,将省级项目用地预审审批权授权三个自治州行使,赋予市(州)更多用地自主权,提高用地保障效率。
二、强化规划空间保障和计划支撑,落实项目合理用地应保尽保。一是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根据国家工作部署,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对接省直相关部门收集重大项目规划安排和用地范围,及时下发各地,并指导地方进一步对接同级有关部门收集重点项目安排,按照国家划定规则,妥善处置各类空间矛盾冲突,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为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做好空间保障。2022年11月,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由国家批准启用。二是加强重点支持。省自然资源厅为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省级预留的城镇开发边界新增扩展规模6.42平方公里向黔南州予以倾斜,黔南州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549.43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镇建设用地210.35平方公里,已批未建用地72.04平方公里,新增扩展规模64.44平方公里,可征收用于城镇建设的村庄建设用地89.54平方公里。扣除不适宜城镇建设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其他建设用地113.07平方公里,实际还有226.01平方公里可用于保障城镇建设及产业发展。三是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报批,为引领项目依规选址建设、用地保障提供规划支撑。2023年12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贵阳市总体规划已于2023年1月上报国务院审批;其余8个市(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72个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上报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开展联合审查。对经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审查通过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作为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的依据。各县(市、区)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拟招商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按照项目建设时序精准组织申报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建设。四是细化规划实施管理。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要求,我厅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切实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管理的通知(暂定名)》,对省级重大项目、用地勘界等符合国家规定情形、确需局部优化城镇开发边界或在城镇开发边界外零星布局的,细化明确审查认定程序,为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做好空间保障。五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功能布局。指导地方结合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并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和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要求,统筹安排工业仓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用地比例结构和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六是建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审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规划空间安排。制定印发《贵州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制度,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特色保护等各部门各领域的专项规划有序编制提供了政策依据。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健全完善专项规划“批前核对、批后上图”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各领域涉及空间的规划安排,为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安全韧性设施相互协调和合规落地提供了基础支撑。七是健全完善规划逐级传导机制,保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相关安排落地落实。指导各地将总体规划明确的刚性管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以及专项规划明确的空间利用安排,纳入详细规划保障实施,为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和规划许可提供法定依据,确保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能够真正落地落实。八是优化服务,夯实规划基础支撑。建立以自然资源大讲堂定期培训为基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指导组对口服务、行政管理人员包片负责为补充的政策宣传解读模式,通过视频培训、现场办公、专项督导等方式相结合,强化规划、用地政策的逐级传导和宣贯落实;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合规性预审功能向发改、能源、交通、水利、林业等14个省直部门开放,为相关部门指导项目精准选址、高效落地提供基础支撑,从源头上解决项目在谋划阶段依规选址意识不强,技术支撑手段不多,用地报件质量不高等痛点问题。九是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安排使用,强化用地保障。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新要求,指导地方积极盘活存量、合理安排增量。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及重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用地需求。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在用地审批时直接配置计划,用地批准后报国家核销;对省级以下单独选址的项目用地,以及以批次用地方式申报办理审批手续的项目用地,统筹安排使用处置存量土地。核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国家下达的年度基础指标计划和66个脱贫县专项计划(600亩/县·年),实现了各地申报的项目合理用地应保尽保。
三、落实落细用地支持政策,规范和指导项目用地保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近几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工业化用地保障的若干意见》(黔自然资函〔2021〕541 号)、《关于强化规划引领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通知》(黔自然资函〔2021〕1198 号)、《关于强化用地保障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通知》(黔自然资发〔2021〕9 号)、《关于强化用地保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通知》(黔自然资函〔2021〕1103号)、《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实施意见》(黔自然资发〔2021〕19号)、《贵州省工业用地支持政策指引》(黔自然资函〔2019〕1282 号)、《关于支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黔自然资发〔2019〕26号)等一系列支持“四化”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落实落细国家支持政策,助力全省“四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二是立足贵州比较优势,印发《贵州省采矿用地保障实施细则》(黔自然资规〔2023〕1 号)以及政策解读和“一问一答”,助推贵州“富矿精开”战略实施,支持省政府权限内的单独选址矿山用地,按县级行政区划打捆申报办理用地手续,支持矿山企业依法分期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腾退的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指标,腾挪用于矿山后期用地,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矿山企业通过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实现矿山用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二是印发《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黔自然资函〔2023〕564号),指导和规范光伏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四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黔委厅字〔2023〕36号),制定了“十条”具体措施,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力度,统筹项目建设时序,保障项目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落实。对县域难以落实的,各地可按照“县域内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的占补平衡原则,通过跨区域调剂方式予以解决;我厅将予以积极支持,推动用地高效快捷报批,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四、强化土地供应管理和盘活利用,多途径多方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先安排使用存量,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一是开展完成全省建设用地起底大调查并实施年度更新。通过建设用地起底大调查和年度更新工作,梳理摸清、实时掌握各地建设用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以及开发区建设用地利用等相关情况。截至2023年底,黔南州纳入省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的14家开发区批准范围内供应土地7.44万亩,存量土地1.85万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1.21万亩、供而未用土地0.64万亩)。二是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印发《盘活存量土地责任减分项指标监测实施方案》,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完成情况纳入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压实责任,提升地方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2023年黔南州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59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36万亩,处置率分别为55.97%、33.65%。三是建设开通“贵州省招商用地地图”和“兴黔地通”专栏。依托建设用地起底大调查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遥感航拍影像等,建成“贵州省招商用地地图”服务平台并建立数据维护更新机制,投入使用引导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促进政府精准招商、企业精准选地和土地高效配置。开通“兴黔地通”专栏,归集整理建设用地保障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破解政府存量土地闲置、企业发展找地难题。目前全省已有83个市(县)“招商用地地图”通过互联网、微信小程序公开运行,可供选择的土地3230宗,其中黔南州已有11个市(县)通过互联网、微信小程序公开运行,可供选择的土地604宗4.30万亩。通过建设用地起底大调查和数据更新,全面摸清了全省及各县(市、区)建设用地底数,为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精准盘活存量土地、多途径多方式保障企业用地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决策部署,紧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和部门协作,落实政策共享、信息互通,指导市县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引导依规选址、精准谋划项目,加大政府统筹,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配置资源要素,落实用地保障,推进项目依法合规落地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