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月报(2020年1—12月)

发布时间:2021-01-08 15:24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2020年1-12月贵州省自然资源

主要工作运行情况

一、落实脱贫攻坚总攻任务有力有效坚决扛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自然资源工作,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情况下,迅速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总攻责任,构建自然资源部门助推脱贫攻坚总攻责任体系。相继制定一系列自然资源扶贫举措,以及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15干货实施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共筹集441.65亿元,其中:落实2020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节余指标使用任务3.5万亩,筹集省级统贷统还资金70亿元,累计筹集200亿元,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目标任务;其它节余指标省内流转5344筹集10.69亿元,累计筹集59.85亿元;积极向自然资源部争取下达我省2020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2.22万亩,筹集66.6亿元,在全国排第二,累计筹集181.8亿元实行差别化用地支持政策,每个贫困县单列安6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其中14个国家深度贫困县批次用地计划指标不足,报部统一配置计划指标;深度贫困县实行边建边报”“边占边补差别化用地政策,保障脱贫攻坚项目及时开工。66个贫困县获批建设用地40817.46万亩,各类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累计拨付贫困地区生态修复项目资金23.53亿惠及贫困群众8.8万余人。组织专家队伍实地指导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应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设置2.5万多个地质灾害监测、巡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加收入。省自然资源厅农特产品消费扶贫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落实消费扶贫。落实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涉及问题全面整改完成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强化帮扶力量,尽心尽力开展定点帮扶赫章县和纳雍县董地乡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二、土地要素保障供给充分。年初,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制定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计划管理改革要求,改革建设用地报批方式,以真实有效落地的项目精准报批建设用地。制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保障实施细则,计划指标单列管理,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建立保障服务协调机制,与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座谈研究,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与省投资促进局签定支持产业大招商备忘录,保障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深入市、县基层和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详细了解建设项目用地用矿需求1—12月,全省获批建设用地25.46万亩,同比增长21.5%,其中城镇村用地13.86亩、同比减少8.15%,工业用地2.87万亩、同比增长3.05%,单独选址项目用地8.74万亩、同比增长2.6倍,贵南铁路、观音滩水库、务正道氧化铝、龙洞堡机场三期扩建等16个重大项目用地获国务院批复遵义新舟机场改扩建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观音水库20个重点工程用地预审获国家批复去年以来截至12月底,审查通过待缴费后批准的建设用地2658.03万亩,涉及新增费5.23亿元、征地款30.61亿元。出台做好土地精准供应盘活存量土地的7条指导意见,制定8条意见支持六盘水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发展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2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5.2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经省政府批准,撤回两批504704亩不具备供地条件的建设用地批文,释放了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规模、补充耕地指标,留抵了新增费等资金;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其中贵阳市出让低效用地2650亩,出让价款298亿元。1—12月,全省国有土地供应39.72万亩,同比增长33.05%,其中:划拨土地24.30万亩,同比增长59.51%;出让土地14.42万亩,同比增长1.14%;成交价款1549.04亿元,同比减少5.83%;用途类型看,住宅用地7.36亩,同比减少10.83%商服用地3.36,同比增长12.42%工矿仓储用地6.11亩,同比增加24.57%租赁方式供应土地1.01万亩

三、矿产资源保障不断增强。投入勘查资金6.67亿元实施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成立矿产资源大精查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安排下2亿元资金,选择锰、磷、金、铝、萤石(锂)、重晶石等重点矿产资源开展大精。开阳洋水矿区东翼深部磷矿、福泉英坪深部磷矿等新增可开采资源量9.5亿吨。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挂牌出让贵州正安中观、务川大坪、绥阳桴焉一区块、绥阳桴焉二区块、遵义新舟、德江石朝等6个页岩气探矿权勘查区块。推进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开展贵州省矿产资源战略与安全监测预警研究。推广7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编制修订8个化工产业重点项目、毕节200万吨煤制清洁燃料、威赫电厂项目矿产资源保障规划。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绿色矿业发展,7个勘查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一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11个矿山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809家矿山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差别化管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妥善处置煤矿矿界重叠问题承接国家矿业权审批权限下放后,快速颁发了磷矿、地热、煤层气等一批矿业权证,促进我省现代化工、基础能源等工业产业发展。做好电煤供应保障、煤矿兼并重组,推动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注销的兼并重组煤矿采矿许可证750个。1—12月,颁发勘查许可证发207宗,采矿许可证302宗,出让采矿权108宗,出让收益28.87亿元。完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328件,涉及矿种23个。备案矿产资源和煤层气资绿色开发利用(三合一)方案196个。

四、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不断夯实202011月,我省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成果全部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成果数据获准入库,标志着主体工作胜利完成。自201710月以来,历时37个月,全省动员上万人参与调查,克服了影像基础条件差、技术要求多次调整、工作量大幅增加、极端天气、自然灾害、虫蛇袭扰、新冠疫情等困难,完成全省17.61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调查,调查图斑1355多万个,实地举证540多万个,拍摄举证照片3000多万张5次上报核查成果数据,4次国家级督察、明察暗访及整改,圆满完成全省主体调查任务年度地理国情监测草原资源调查监测完成形成年度监测成果及监测数据库,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专项调查正在有序推进。制定全省通用的142种房地不动产登记和135种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申请资料收件清单,首次在全国实现全省统一登记标准和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供不见面审批服务。司法协助查控业务协同在贵阳市率先试点与工农建交四家贵州省分行签订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信贷战略合作协议银行贷款系统专线连接取得突破,房开和中小企业抵押登记实网上办理,窗口前移至建行网点。统筹调度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登记351117套,登记率92%。加快推进全省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持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开展成果资料移交接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面推进,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修订地籍调查技术办法和确权登记操作指引,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重点区域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进展顺利。112月,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总量231.06万次,累计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131.05本,发放登记证明79.34全省90%以上高速公路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全面完成贵州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选择钟山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制定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开发清查软件,完成试点范围内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等5类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清查,估算资产经济价值,探索构建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评价体系,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搭建了自然资源资产立体三维可视化平台,20201230顺利通过验收。完成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研究,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试点,完成试点中期评估;编制国有自然资源报告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指导贵阳市完成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管平台,联合财政、税务实施综合征管一窗缴款,通过追缴核销欠缴采矿权价款2.57亿元。加强土地储备管理,注重债务风险防范化解。

、耕地保护持续强化落实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层层签订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根据二调数据测算,守住了国家下达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进一步提出十个一律要求,坚决遏制新增,疏堵结合,保障农村合理用地;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以天地图为底图开发农房摸排信息采集系统,利用三调上报数据与二调等成果数据比对分析,提取300多万个疑似违法图斑,下发各地辅助摸排,建立了问题台账,并分类提出处置建议上报国家征地片综合地价成果通过省政府审定各市、州人民政府均已公布实施,全省耕地征地补偿标准平均上调3.1%。制定15条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具体举措,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协同调整我省公路水库建设项目耕地开垦费收费标准,有效解决多年来因耕地开垦费标准偏低,导致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占补平衡落实难的瓶颈问题。复核储备补充耕地核查结果,努力争取国家尽可能少核减我省补充耕地指标。统筹做好补充耕地指标核定备案和流转管理,新增入库耕地15.91万亩、水田15.62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1316.71万公斤,省内统筹流转补充耕地指标37588亩,成交金额15.64亿元。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构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出台我省实施意见;落实多规合一加强过渡期规划管理,做好两规协调和一致性处理,完成71个县(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或布局调整、18个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成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压茬推进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省、市两级双评价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组织起草7个配套技术文件,开展14个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形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总报告初稿,正在进一步修改规划总报告及各级编制技术指南。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汇聚5个部门15类规划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坐标系、统一标准规范,实现相关规划数据可比对、可分析、可监管。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科学划分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协同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妥善处置矛盾冲突,评估调整成果报国家审查,并根据国家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再次上报,调整后延续了原有生态保护红线总体空间格局,补充完善了生态廊道,生态系统连通性、完整性和生态保护格局更加优化。

、生态保护修复初显成效。完成乌蒙山区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7个子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今年下拨补助资金12.11亿元,累计拨付25.61亿元,复垦土地7500亩、恢复林地2.85万亩、新增草地5万亩、治理石漠化9.3万亩、山林封禁保护3万亩、治理河道100千米、退耕还湿4.2万亩。推进长江经济带乌江、赤水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今年下拨补助资金5245万元累计拨付1.18亿完成治理面积9213亩,完成率92.46%。出台贵州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筛选10个重点县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纳雍县岭煤矿区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织金县珠藏镇织河煤矿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施,75%的标段已通过预验收。建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并上线运行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择优确定27个乡镇开展试点报部备案推进矿山集中治秃行动42项具体任务已完成24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8.6平方千米,同比增加38.7%2020年度重安江一河一策方案,圆满完成2020年度“6.18”生态日主题活动。切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治理恢复矿山300。组织申报乌蒙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赤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6重大项目争取将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盘州8个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涉及流域生态补偿,收集2019年取水量和2020年计划调水量,以及水质监测等数据进行测算1—12月,全省土地综合整治投入资金36.87亿元,同比增长41%,总规模137.06万亩,整治农用地15.67万亩,整治建设用地517亩,生态修复7.55万亩。

、地质灾害防治不断加强。2020年,全省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8.76亿元,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分级分类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持续实行厅领导包片、处级干部包县暗访督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百千万排查专项行动,强化88个县对口技术保障力量。全年共选派377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一线,派出处级以上干部共计400余人(次)巡查督导,调动1万余名人员参与群测群防,全省排查台账隐患点345960处(次),人类工程活动点70586处(次),山高坡陡区域147263处(次),发现台账内隐患点变形192处,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06处,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增强科技防灾能力,全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大数据“1155”工程建设,建成2502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安装各类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13639余台(套),建成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与省气象部门共享3000余台雨量站数据,利用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开展地质灾害地表位移变形监测。实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70天大会战和全民全域大普查,下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扎实推进属地查灾等7大专项行动,发动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技术保障单位、村委社区和广大群众共同查灾防灾。出台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管理办法,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农村道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开展道路中心沿线左右500米范围内隐患排查,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和警示标识设置,确保农村道路通行安全。广泛开展避险演练全省开展临灾避险演练2607场,参与演练人数83492人,开展临灾避险培训575次,参与人数25809人。1—12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3起,避免人员伤亡3761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3亿元,有效处置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451起,重奖6吹哨人,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按照中央关于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审批自主权的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授权委托用地审批权限的决定和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调研报告,提请省政府审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审批和计划管理的通知,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农用地转用审批权委托下放县级政府实施,并明确重点项目直接配置用地指标,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单列管理推进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建设,选择息烽、汇川、平坝等12个县(区)先行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摸底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优化乡镇和村庄规划、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等配套政策、完善交易平台和规则4条建议。积极推进贵阳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制定出台我省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和适用范围,完善转让规则,加强出租管理,健全抵押机制,规范交易程序,强化监测监管。制定我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实施意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部省负责审批登记以外的矿业权,原由省级审批的全部下放到市州审批,简化矿业权审批登记程序,提高矿产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矿产资源领域营商环境矿业权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新立矿业权从过去以计变为现在以;砂石矿净矿出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成功挂牌出让4宗砂石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报告、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三合一)报告评审实现服务机构多元化、服务选择自主化、申请资料标准化、监督检查常态化;推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优化储量评审备案工作流程,全面取消储量登记事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快速审批提供就近一站式查询服务,查询结果立等可取。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一张蓝图信息平台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全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分别在1626个工作日以内办结。在设立的开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实行区域评估,供地环节不再要求开展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测绘项目备案实行网上申报、在线办理,实现不见面、马上办

十、自然资源监督保护从严从实。按照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压紧压实市县政府和部门自然资源监督保护责任。扎实开展年度卫片执法,制定卫片执法图斑核实判定要点,提高卫片执法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对仁怀、道真、务川、贞丰、黎平、思南等6个土地违法严重的市县进行问,按干部管理权限将一大批责任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启动2019年土地卫片执法问责工作强化8条硬性措施,强力推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清理整治存量违法,坚决打击新增违法,结合耕地保护督察,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开展过渡期规划督察,强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划监管职责。集中开展人造景观项目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清查整治,严肃制止人造景观项目破坏耕地行为,全省清查出人造景观项目违法占用耕地问题98已整改到位571—12月,全省土地违法立案查处3561件,结案1715件,收缴土地10.08万亩,罚没款9.5亿元;持续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矿产违法立案查处215件,结案122件,罚没款710.6万元。认真做好信访维稳,接待群众来访107人次,处理群众来信669件。通举办第30全国土地日系列活动,营造节约集约用地、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全省依法依规、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正在加快构建。

、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和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提升。高效开展全省遥感影像统筹,制定统筹方案实施细则,推进遥感影像获取,深化统筹成果应用实现优于现1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全覆盖1次,2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每季度覆盖80%以上,雷达和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全覆盖2次,0.2米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获取2.5万平方公里,对外提供遥感影像统成果120余批次,数据量150TB,服务项目50余个,4D产品36788幅,大地成果4980个,航空影像34234片。推进贵州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与江西、湖北、湖南等8省签署省际协同共享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全国CORS“一张网省际协同共享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底,注册单位398账号2719个。加强天地图·贵州建设及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全省1:1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更新稳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地理信息军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完成贵州示范区机载毫米波干涉InSAR数据获取任务;做好应急保障和技术支撑,完成7次应急测绘日常演练,完成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项目软硬件安装调试;加强全省地图监督管理,成功举办2020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完成省级标准地图更新和发布。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信息核实2018—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变化对生态影响、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等6项遥感监测FAST宁静区无线电设施及建设遥感监测持续有序推进。完成近两年下达的39171:1万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生产任务。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贵阳试点开展《贵州省自然资源地图集》编制。统筹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综合监管,目前全省测绘资质企业679家,其中甲级20家、乙级128家、丙级319家、丁级212家。落实大数据战略行动2020年重点任务及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要求推进省级卫星应用中心建设;强化正版软件使用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推进自然资源全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网建设应用积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百强企业,以三年复合增长率47.1%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成长企业TOP5042;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小型)获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第32无人机飞行器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3项科技成果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朝永荣第十五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智慧贵阳时空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北斗的多源数据融合普适性地质灾害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3项科技成果2020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一批科技成果获优秀工程金奖2个、银奖13个、铜奖6个。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系统(含三大地勘局)科技成果获奖励共38项,获批高层次人才(含省管专家、核心专家等)7人,获其他荣誉奖共1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我省自然资源领域十四五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落实编制经费,下达编制任务,明确责任单位、编制单位和进度要求。深入分析研究十四五时期贵州省自然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重大项目,科学设定重大课题研究内容和成果要求,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对外招标确定7个重大课题承担单位已形成研究报告按照全面自评、点面结合、量化评估的原则,锚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自然资源领域内容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组织研究提出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的主要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建议牵头负责编制的贵州十四五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黔石保护与利用综合规划5个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基础测绘规划有序推进,形成6个专项规划基本思路,到市县基层、省直部门和兄弟省份开展调研,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开展研究,形成6个专项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7个重大研究课题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6个专项规划正在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论证规划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修改完善规划文本。


附件: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月报(20201—12

贵州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月报(2020年1—12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