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贵州日报专版丨废弃鱼塘变身生态营地

发布时间:2025-09-29 22:15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红枫湖畔,秋风送爽。9月21日,正值周末。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的星河碧波露营基地风景如画,飞鸟不时掠过水面,不远处游客围坐畅谈,人造沙滩上孩童相互追逐打闹。

  游客曹女士带着全家在这里品尝柴火鸡饭,享受愉悦的休闲时光。

  小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说:“多年前这里还是臭水塘,如今成了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民也喜欢来散步。”

  该鱼塘占地20亩,20世纪90年代以来荒废了很多年,久而久之变成村民自发用于游泳、垂钓等休闲活动的去处。

  “但鱼塘深度超1.7米,周边也未设置围栏、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安全隐患巨大。同时水体因缺乏管理存在淤泥沉积、白色垃圾污染等问题。”刘军坦言,当时的废弃鱼塘成了所有村干部心头放不下的“大石头”。

  2022年,清镇市鼓励各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环红枫湖生态旅居产业带发展,刘军等村干部到花溪区、贵定县等地考察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后,大家一合计决定盘活废弃鱼塘,向上级申报在村里打造一个生态营地项目。

  一来可以帮助河道修复生态,二来也盘活闲置土地,带动村集体增收。

  说干就干,村委会成立村集体企业,7个村干部每人1万元共筹7万元,随后发动4个村民组1447名村民自发筹措资金66万元,最后该村4700余人累计自筹资金150万元。

  拆除鱼塘、拓宽河道、河道清淤、重新覆土复绿、修建荷塘、种植观赏性荷花……一场行动展开。由于该项目地处红枫湖自然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内,一部分土地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清镇市自然资源部门对项目用地政策给予了及时指导。

  “严守‘三区三线’铁律,严格执行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准则——距离河湖岸线15米内零建设、污水零排放、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清镇市自然资源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露营基地全部采用活动木板房、帐篷等方式替代传统的建筑。所有污水通过集中收集后,以泵送形式统一输送到红枫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净化系统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32岁的村民王文荣不仅在项目中入了股,还成为基地的管理员,每月有4000元工资。“现在,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打工了,村里像我这样的稳定务工村民还有六七个。”

  营地开业以来,村集体增收已超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