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第六届位置服务科技论坛暨北斗与低空基础产业规模化会议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7 17:25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8月27日,第六届位置服务科技论坛暨北斗与低空基础产业规模化会议在贵阳召开。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强、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系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交流活动之一。由国家数据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测绘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承办。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罗强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 宋超智


其间,李德仁院士聚焦“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PNT到PNTRC”主题发表演讲;朱位秋院士围绕“低空飞行器的若干基本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话题进行交流;刘经南院士紧扣“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北斗数字时空底座构建——思路与探索”议题展开阐述;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就“地理空间智能赋能数字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话题进行主旨交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中亮着眼“导航通信深度融合与低空经济发展机遇”话题展开讨论;欧洲科学院院士金双根立足“高精度智能导航定位与感知应用”主题进行发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郑耀紧盯“高性能长航时自主飞行无人机研发”话题作交流发言;综合时空网络与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蔚保国就“北斗与低空经济体系融合模式思考”话题展开发言;新华网党委常委、副总裁张芮宁以“构建低空经济新生态:智库赋能、链式布局与可持续运营一体化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位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经南(线上报告)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北斗系统凭借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服务能力,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全天候、全场景的时空基准与导航保障;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依托北斗时空定位技术,以低空物流业、低空旅游、低空监测等场景为突破口,催生万亿级市场空间,加速形成“卫星支撑低空,低空反哺卫星”的生态循环。



近年来,贵州立足“东数西算”枢纽优势,以“北斗+低空”双引擎推动时空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系列进展:服务能力全面升级,在原有89座基准站的基础上,加密升级至216座基准站,并推动与电力、地震等领域站点共享应用,进一步提升北斗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时空服务能力;二是数字底座不断夯实,大力实施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强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等设施建设,用好实景三维、遥感影像统筹、新型基础测绘等成果,为低空飞行提供“数字底座”;三是数据价值深入挖掘,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专区”,率先制定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交易管理规则和流通交易规则,挖掘低空遥感测绘、卫星导航定位等数据价值,促进数据流通交易,释放数据价值潜能;四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强与行业多部门联动,研发“国土调查云(贵州)”“北斗+警力调度”“渔政宝”“智慧航运”平台,为国土资源调查、渔船监管、交通警察、海事航运等领域提供精准导航定位服务,2024年累计提供服务超5000万次。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要用好数博会平台,同大家一道,抢占“北斗+低空”产业发展新机,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技术交流、推动产业升级,共享大数据发展红利,携手共建新时代大数据融合发展新未来。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原会长张荣久,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原司长苗前军,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监事长赵启发,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兵担任主持嘉宾。民政部信息中心主任范一大、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赵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晓阳等多部门专家和领导担任对话嘉宾。会议还特邀来自广西、云南、江苏、吉林、湖南、湖北、山西、甘肃、四川、深圳等省市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局和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其他的专家和领导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