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 | 贵州印江:避险搬迁“暖心房”

发布时间:2025-01-28 17:50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走进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落佑村桃子坪,只见一排排精致整齐的木楼,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崭新错落有致的木楼,是落佑村桃子坪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的新家。“之前由于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自从搬到了避险搬迁点,终于过上了安居优居的幸福生活。”一名搬迁群众开心地说。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印江推行“统规联建”模式,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统规联建 筑牢群众“安居梦”

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全县喀斯特地形地貌较多,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6处、风险斜坡50处,潜在威胁群众3652户16127人。落佑村桃子坪滑坡隐患点初始变形时间为2014年7月,威胁33户159人。据悉,该隐患点为小型浅层土质推移式滑坡,每年强降雨季,当地政府就要组织群众紧急撤离,对滑坡危险区内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之前桃子坪那个房子,破旧不堪,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山坡上面的泥巴垮下来把房子推倒。”该搬迁群众介绍说。

自2020年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以来,印江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高站位谋划、全方位推进,全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印江正式启动落佑村桃子坪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落佑村地质灾害搬迁点位于桃子坪组原高速公路搅拌站位置,距离原隐患点约1公里,实现了村民就近集中安置。该项目总投资1429.19万元,其中主要包括中央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762万元,县人民政府统筹占补平衡指标实施农转用报批205.7万元,目前建有搬迁安置房屋28栋,共安置地质灾害点搬迁户27户127人。

在开展桃子坪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印江探索推行“统规联建”新模式,即由政府统一规划,搬迁群众联合建设。其中,合水镇政府负责总体方案制定、安置地规划、用地以及资金筹措等,由安置点搬迁群众民主推选5名群众代表组建自建委,自建委代表本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全过程参与施工队伍选择、招标议价、质量监督、验收入住等工作。“统规联建”模式既能确保搬迁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又能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顺应了群众需求。

同时,项目将房屋整体风格设计为木质结构2层独栋房屋,并在每栋楼之间保留足够的消防通道,进一步完善消防、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群众满意的地灾搬迁安置点。

四统一分 有序推进避险搬迁

近年来,印江积极推行避险搬迁工作,通过“四统一分”,即政府统筹、规划统一、统规联建、部门统补,以及抽签分房,加快推进该县地灾避险搬迁项目建设。

在政府统筹方面,印江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规划统一方面,为彰显乡村的质朴乡土气息,印江委托专业设计机构,编制项目规划方案,充分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进行统一房屋布局、外观风貌和景观美化等。在统规联建方面,通过政府统一规划、搬迁群众联合建设,确保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部门统补方面,为完善项目配套设施,印江积极争取住建部门人居环境改善资金,用于项目的消防、排水、绿化等设施建设。

同时,印江实行“抽签分房”,确保分配公正。由县、镇两级干部及自建委群众成立验收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秉承项目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在群众的监督下举行公开抽签分房仪式,并在抽签后当场公布和签字确认,整个过程均由公证员进行现场公证,切实保障抽签分房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群众认可度。

“我们没操一点心就住到了新房里,不仅能够就近务工,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真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干部们为我们办的实事!”一位搬迁群众激动地说。

自2020年以来,印江坚持以“避险搬迁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采取货币补偿、集中安置、鼓励到县城购置商品房等多形式避险搬迁安置方式,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6批,让1090户4396人成功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让群众安居又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