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向新黔行·六大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怎样建?看贵州“富矿精开”闯新路

发布时间:2024-08-05 20:46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贵州矿藏富而广。在贵州这片古老土地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贵州已发现的矿产多达137种,其中49种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十,煤、磷、铝、锰、金等资源更是以储量大、效益高而著称,成为支撑贵州矿产大山的五大支柱。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贵州深知“家里有矿”更需精打细算。因此,“富矿精开”成为贵州矿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让这些富矿创造更高的价值。


从“磷”开始精打细算


精细开矿是推进“富矿精开”的重要环节。贵州明确要以科学的开采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把矿产开采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贵州的矿业版图中,磷产业无疑是亮眼的存在。

1月15日,全国首个磷矿资源集采平台——“富矿精开·贵磷集采”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围绕磷矿石及相关初级产品,集采平台可实现“一站式”精准采购和供给,实现资源精准统筹配置,满足不同中下游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过去,一些优势资源配给了实力不强的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资源配置后对矿业权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存在“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等现象。精准配矿就是按照市场化方式,引导优势资源向承担行业初级产品保供任务的集中采购供给平台集聚,向支撑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项目集聚,向具有全链条深加工能力的优强企业集聚,避免“大矿小开”“化整为零”“供需错位”。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黔南州唯一的省级园区,正全力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产业为旗舰的千亿级产业舰队。



把握先发优势,贵州磷化集团2015年建成投产的穿岩洞矿,把开采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作业中。此前,为了将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贵州磷化集团经过7次重大工艺整改、120余项次技改。


“穿岩洞矿它的产能是350万吨每年,我们类似这样的矿山还有六个,目前整个瓮福磷矿的资源储量探明的大概有5.3亿吨的资源量,用现在当前磷矿石的市场价来评估的话,要4000多个亿。”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磷矿副矿长徐绍飞说。

瓮福化工公司作为瓮福(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在矿、酸、肥、盐、精细磷化工等产业深耕多年。其湿法净化磷酸技术更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贵州磷产业的精细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里是中国首套湿法净化磷酸的生产基地。我们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将萃余酸进一步加工成高端的化肥产品,如农田级、生态级、园林级等。目前,磷化集团的净化磷酸年产能已达到300万吨,无论是在产能还是技术方面,我们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瓮福化工公司磷酸运行部副主任工程师胡平说。


走进黔南高新区马场坪工业园区,贵州磷化集团的母公司已实现了无人化厂区运营,广阔的工厂内,员工角色由“机器人”担纲。


“富矿精开战略不仅关注探矿、选矿、采矿等环节,更在磷资源的使用环节下足功夫,力求在磷资源的精深加工方面做到极致,实现磷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瓮福化工公司生产部支部书记李维红说。


瓮福化工公司繁忙的净化磷酸自动包装线,该线正高效地进行着食品级磷酸的自动灌装作业。这批高质量的产品随后将作为原料,供应给包括金龙鱼在内的多家下游企业。净化磷酸作为瓮福化工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优化过程中倾力打造的重点产品,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食品级磷酸的自动包装。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高端化水平。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瓮福还汇集内外优势资源,奋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现拥有“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十多个,更广泛地形成了创新联合体,形成一条全要素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使资源价值和效益最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30余项,填补了多个行业性技术空白,先后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殊荣。


着墨生态 绘就矿山新底色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贵州也注重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截至目前,贵州累计建设绿色矿山有412座,其中国家级19座,省级393座。这些绿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团溪、尚嵇、茅栗三镇交界的贵州成黔矿产有限公司213矿场,每年七月成为铝矿开采的高峰期。为确保开采效率与品质,公司采用分品位开采、分类运输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矿石的经济效益。



“我们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将矿石分为优质、普通和低品位,以最大化地利用每一种矿石资源。”贵州成黔矿产有限公司213矿场机采二队队长张盛彬表示。

贵州成黔矿产有限公司的213矿场是省级绿色矿山。该矿场采用分品位开采、分类运输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矿石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还建成了智慧矿山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生产运营的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213矿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13矿山目前的年设计年产能达50万吨,其中90%的矿石运往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剩余部分则转化为当地铝加工企业的原料,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基础雄厚 未来发展可期


依托其丰富的磷、煤、铝、锰等矿产资源优势,贵州省已初步构建了以新能源电池材料、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基础。这为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不同的矿产资源能够形成各自的产业链,而这些不同的矿产资源又可以相互耦合,创造出全新的产业链。贵州省正通过推动“链主+链条”的矿业产业发展模式,致力于培育一批百亿、千亿级的矿业产业集群,涵盖煤化工、磷化工、锰加工、铝加工等多个领域。据统计,目前贵州省内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中,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共有124个,总投资额高达1250亿元。


展望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富矿精开”的发展理念,推动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战略的实施,贵州省将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