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有一种修复叫为猴“搭桥”|梵净山加速“一体化”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23-12-20 11:54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初冬,在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公路上,两旁的枫杨树枝条不时随风舞动,不少树枝生长延绵,在公路间形成了一架架空中“树桥”。

这里,正是梵净山为守护“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所打造的生态廊道,这些树木能有效缓解修路导致的黔金丝猴生境被阻隔的现状,帮助来自梵净山不同群落的黔金丝猴实现更好的“沟通”。

梵净山。李鹤 摄

“枫杨树是黔金丝猴自然生境下一种常见树种。”江口县自然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刘建华告诉记者,通过种植生境树种,进行“植物诱导”,并对有廊道一公里范围内有高压线的位置进行埋地处理,达到减少人为干扰、拓宽黔金丝猴生境空间的目的。

刘建华介绍,凯文村位于梵净山脚下,除枫杨树外,还种植了20余亩女贞、桑树等作为黔金丝猴的食源基地,进一步丰富黔金丝猴的食谱。

梵净山是武陵山的最高峰,海拔2572米,位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会处,其中旅游开发主要位于江口县境内。

今年以来,江口县自然资源局抓住山水工程实施的契机,统筹推进“一体化”修复进程,除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外,还开展了矿山生态修复、人居活动缓冲区建设、河道综合治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林业生态功能提升、保护保育工程等。

截至5月,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江口县的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并陆续验收。


梵净山冷杉。李鹤 摄

在太平镇太平村后冲历史遗留矿山旧址,曾经采矿留下的“伤疤”已经全然不见,经过土地平整复垦后,矿坑重披绿衣,一排排整齐苍劲青翠的刺柏向上生长。

太平镇快场村地处梵净山遗产地缓冲区范围内,针对缓冲区内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固坡,进一步守好河道两侧永久基本农田等资源。

在太平镇梵净山村、寨抱村等村(社区),8公顷的人居缓冲绿化带沿着村内主干道铺展开来。

为更好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人们在梵净山原始森林周围打造7公里左右的防火隔离带,从上空俯瞰,30米宽的木荷林犹如一条“绿色卫士”,守护着梵净山原始森林。

随着一项项一体化修复工程落地,江口县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城墙。

今年是梵净山申遗成功5周年,数据显示,目前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珍稀动物已达57种,比原有名录增加了13种;珍稀植物83种,比原有名录增加了46种。

展望新征程,梵净山正阔步前行,坚定不移做好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