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丛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3-12-05 09:48
字体大小:大-中-小
访问量:次
打印本页
12月4日,在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丛书》正式对外发布。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田文彪、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出席新书发布仪式。
据田文彪介绍,《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共10册,聚焦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空间规划、土地、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碳中和碳达峰等主题,集纳了国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这套译丛所收书目是自然资源部组织40多位知名学者,综合考虑思想性、创新性和可读性,从面向系统内外征集的近600本候选书目中多轮次筛选而来。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丛书》总结了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果,聚焦重大基础性问题和难点焦点问题,具有理论性、权威性、实用性等特点。此次先行确定出版的5本,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据了解,《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丛书》历经两年的精心打磨,凝结了众多译者、编者和专家学者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和单位密切协作,按照打造精品图书的工作要求,为每本书设置一个“书长”,负责对书的内容反复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内容权威准确。两套丛书将为推动生态文明领域思想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撑。
“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译丛

01
《城市化的自然:基于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历史的反思》
〔比〕蒂姆·索恩斯 等编
周璞 张惠 柳晓娟 译
本书围绕“城市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自然”这一核心议题,反思了近代以来的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描述了自然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矛盾冲突的复杂过程和关系。全书从环境历史、社会生态等学科视角和大量欧洲城市的案例比较切入,将自然的城市化作为情境性问题而非普遍性问题来研究,解析了城市新陈代谢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了自然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的行动者和权力关系,以及城市作为空间、技术和物质实体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最后,作者们指出,在人类世时代,人类已经成为成熟的系统建设者,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也随之重构,人类创造的技术圈最终将超越城市、超越自然,凝结成一个具有地质意义的“城市地层”,永远改变自然。

02
《城市生态学:跨学科系统方法视角》
〔美〕默纳·H. P. 霍尔 等编
顾朝林 李志刚 梁思思 顾江 高喆 苏鹤放 陈乐琳 译
本书从城市研究的风险规避转向以生态为基础的系统研究切入,强调在城市系统概念框架中建造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摒弃了一度盛行的社会生态系统(SES)城市研究框架,构建了全新的社会生态技术系统(SETS)研究框架,并与城市建成环境的设计相衔接,推动政府决策者与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环境科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公民团体、工程师、设计师、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合作,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方法,寻找复杂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03
《负排放技术和可靠封存:研究议程》
〔美〕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 等著
高兵 邓锋 程萍 译
本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编写、发布,是自然资源领域负排放技术新进展的一份共识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提出,负排放技术应被视为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只是在人为排放消除之后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才采取的方法。在这一前提下,本书从效益、成本、潜在规模、风险等方面评估了六种二氧化碳去除和封存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商业可行性方面最主要的阻碍。此外,本书也论证了每种负排放技术的研发计划及实施研发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部分对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去除和封存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提出了一份综合性研究建议和优先事项。

04
《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管理:原则与实践》
〔英〕大卫·R. 格林 等编
相文玺 曹英志 魏莱 译
本书在介绍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管理主题性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提供了更深入、广泛的理解,同时阐述了应用案例并提供了参考资料,主要对自然和人文地理、海洋生物和渔业、规划和测量、法律、技术、环境变化、工程和旅游业等进行观点表述。除综述其主题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外,许多章节还有针对性地列举了详细案例,进一步说明研究的具体应用,包括与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决策要求的关系。本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以期为空间规划、用途管制、海洋立法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05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当代方法(第五版)》
〔美〕乔纳森·M. 哈里斯等著
姚霖 余韵 译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进阶式环境经济学著作,结合了经济学、生态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汇集各领域的前沿动态,完整阐述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揭示了“保护与开发”决策背后的经济逻辑,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详细的、关于资源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图谱。此外,本书提供大量生动案例,既呈现了科学资源治理最优决策背后的经济学思维,也有助于读者构建自己的经济思维,激发读者深度思考。

06
《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理性:可持续土地利用决策的概念和工具》
〔意〕卡洛·雷加 著
沈悦 刘天科 南锡康 张铎 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规划,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以“生态理性”为切入点,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学科前沿理论,构建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理性框架,系统解释景观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并结合丰富的欧盟政策实证研究进行系统验证,最后得出在空间规划中恢复生态理性的建议。本书可作为规划从业者、学者及政府决策者开展规划编制、空间研究与战略部署的参考书目,为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规划编制理论、方法和实践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07
《矿产资源经济(第一卷):背景和热点问题》
〔法〕弗洛里安·菲赞 等编
余韵 姚霖 杨建锋 译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有增无减,而且需要更大量的、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矿产资源。因此,矿产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已引起学界的深切关注。矿产资源的供需问题已经从“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解决矿产资源经济问题,需要跨学科、系统性疏解方案。本书的特色是综合分析自然界与监管、环境限制与经济、金融与地缘政治利益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和相互制约,在此条件下研究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问题。其创新之处是汇集人文学科、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深入而全面地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给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新挑战,包括加速开采资源对实际可用性的重大影响,资源开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既具有理论开拓意义,又具备实践针对特征。

08
《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对地观测》
〔西〕多明戈·阿尔卡拉斯-塞古拉 等编
薛超 蒋捷 译
本书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出发,综述并重点介绍了利用卫星数据估算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遥感概念、经验方法、技术和相关实践案例,指出了全球和国家层面上的工作进展和经验教训,明确了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相关问题和挑战,为自然资源管理者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更好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

09
《自然资源管理的重新构想:运用系统生态学范式》
〔美〕罗伯特·G. 伍德曼斯 等编
刘伯恩 宋猛 译
本书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自然资源生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坚持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以组织原则、基本原理、科学管理和政策一体化为基础,以空间、时间和组织尺度为分析框架,构建了系统生态学范式。从当前面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挑战出发,回顾了重要的国际科学计划以及系统生态建模历程,阐述了生态系统科学中跨尺度的结构和功能过程,探索了运用基于社区决策的系统生态学方法,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最佳管理实践,以及支撑未来创新的关键科学需求。本书能够为决策者、科学家、公众利益相关者以及土地等自然资源管理者提供一套实用有效的工具,并给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方案。

10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
〔美〕马克·金泽 著
余星涤 刘丽 姜杉钰 张凤仪 王佳佳 译
本书是美国卡尔顿学院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作者马克·金泽以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了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构建了洞察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分析框架,为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视角。作者认为,政策选择是权衡取舍的产物。通过产权分配、税费调节、制度和标准规范等手段,可以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适当的激励或约束,从而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丛书

01
本书以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为主线,按照“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工作要求和内在逻辑组织内容,聚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改革和主要工作实践,重点反映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进展和实践探索,从理论、政策、技术、组织实施和工作推进等方面系统地反映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的建设情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前景与构想。

02
本书面向社会公众和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在介绍统一确权登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基本法理和实务操作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突出了理论性和实践性,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全书采用先“总”后“分”、先“主”后“辅”的方式编排,以便读者既能够全面了解工作概况,又能够深入把握各项工作核心内容。

03
本书系统梳理了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领域的管理实践和研究成果,包括权益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基本理论和概念、制度设计、现有规定、地方实践案例、国外经验借鉴等,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体现权威性和实用性,统一自然资源系统以及社会相关领域对所有者权益管理基本概念等的认识,供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使用,指导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04
本书聚焦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建设中的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技术方法、理论体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全书围绕“为什么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什么”“如何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随后,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系统治理,结合规划体系改革的实际,对贯穿于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实践中的理论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05
本书在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概念内涵、审视传统用途管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析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意义和基础理论,回顾了国内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沿革及经验,系统梳理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工作依据、方法手段和改革实践探索,进而提出了深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和改革展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