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态”美遵义的生态密码

发布时间:2023-10-31 12:40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要说多彩贵州鲜明的底色是什么?那一定是绿色!因为贵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贵州,离不开久久为功的努力——

穿行遵义,从满山一垄垄茶树的湄潭到绿满山川的道真,从到处茂林修竹的赤水到织出致富新“丝”路的凤冈……行走在黔北大地,如同畅游在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之中。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到底有多拼?


让青山常在

PART.01

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工作,编制矿山复垦复绿实施方案,推进矿山治理修复,扮靓绿水青山。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深化“林长制” 实现“林长治”。目前,遵义市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明确各级林长4744名守护绿水青山。截至2022年底,遵义市国土绿化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林地面积达2825.0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国家储备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林业经济等林业重点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让绿水长流

PART.02

推行“河长制”,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清理整治网箱养殖,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设立“贵州生态日”,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频共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推进,赤水河、乌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赤水河(遵义段)以良好生态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让空气常新

PART.03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质量精准管控,守护贵州天然“大氧吧”。一直以来,遵义市全力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管理机制,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改善和巩固环境空气质量。

接下来一起走进"态"美遵义,一探“碳路者”们携手努力为我们守护的绿水青山!


筑牢绿色屏障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

擎大娄山为笔,蘸乌江、赤水河为墨,绘就一幅以绿为底色的山水画卷———黔北大地。行至赤水河畔,踽踽前行,步步生风。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它的每一条支流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绿色魅力。

“天蓝、水清、环境好,大同河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生态和旅游资源都巴适得很。过去,我们这儿一涨水,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生态脆弱。”赤水市大同古镇的老王表示,去年开始,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在大同河(白鹭岛至四洞沟段)流域实施,为大同古镇增加了生态附加值,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绿色画廊徐徐展开。

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已经在赤水、桐梓、习水落地,正在把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修复转化为农民的幸福指数,藏富于民。

据悉,武陵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项目正在布局遵义市7个县。项目实施后,武陵山片区各级支流流域的“伤疤”将逐渐清零,区域内的生态修复必将提速增效,绿色发展迎来崭新变化。


厚植生态绿底色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画田成金,化零为整。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重要抓手。

据悉,遵义有4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今年,桐梓县大河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把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石旮旯地变良地,助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据了解,大河镇现有田地823亩、土地14000余亩。该镇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示范点打造,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作物种植当中,减少农村撂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后续大河镇还将继续针对天桥村、罗溪村、石牛村以及七二社区贫瘠的土地进行治理,充分挖掘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提高土地品质,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同步帮助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随着“兴地惠民”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生态、低碳、环保成为引领村民的“新时尚”。甚至,在当地茶馆,也能听到“碳中和、碳峰值”这些时髦的话题。农民增收,正带来乡村的文化兴盛。

再来看看近年来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凤冈县。蚕桑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养蚕发种、蚕茧产量、实现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022年10月,抓住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契机,凤冈县将大田坎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子项目。然而,土壤修复是生态修复工程最大“拦路虎”。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大田坎矿坑由于长期堆放大量砂石矿渣,土壤损伤严重。在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多次从异地运输多达1.74万立方米的“沃土”,才使得大田坎矿坑土壤得以修复。修复中,采取了坡面清理、挂网、栽植攀缘植物、砌筑挡土石埂等措施,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还修复完善了生产便道,累计完成恢复耕地面积31.85亩。

今年4月,在完成矿坑覆土平整作业后,凤冈县大田坎矿坑选择种植桑蚕进行矿山植被修复,面积17.51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全县共有桑园5万余亩,其中投产桑园3.3万亩,桑农780户。养蚕发展、蚕茧产量、实现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2023年9月,凤冈县已完成62.5公顷矿山土地复垦,完成土地整治356.85公顷,改善田土生态质量321.88公顷,河道综合治理7.18公里,生态岸坡垒砌34.46公里,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锻造绿色引擎

开展废弃露天矿山修复

乌江河畔,绿水青山。曾经,经济条件的局限、发展理念的滞后,乌江(遵义段)边上采石场毁山砍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严重,乌江流域“很受伤”。2019年,余庆县构皮滩镇的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正式启动,构皮滩电站边上的废弃露天矿山得以修复。构皮滩电站上游的飞龙湖得以休养生息,镶嵌在乌江流域的明珠,正欲腾飞。

在乌江水系,有着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湄江河就是其中之一。湄江河自北向南,犹如一条缎带环绕湄潭县城,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湄潭也因此有了“云贵小江南”的美誉。当地人用心保护这条美丽的河流,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勾勒出生态湄江、美丽湄江、幸福湄江、文化湄江的美好画卷。

大家都知道湄江河是湄潭县的母亲河。湄潭县天城镇,位于湄江河上游。一个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曾经在这里出现争议。按惯例,先要将露天矿坑中的水抽干,再覆土、植绿,才能符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标准。

当地村干部认为,采石场底部有涌泉,清澈见底,自然形成山塘。经第三方检测、监测水质,结果显示为Ⅲ类水。按原有模式操作,劳民伤财,不划算。专家表示:“做好矿山周边安全防护、保留自然形成的山塘,作为农用地灌溉用水,符合生态修复理念是大势所趋。”半年后,原来的采石场矿坑,已经是水波粼粼,鱼翔浅底。一江春水向东去,湖光山色入画来。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乌江、长江流域重要支流重建起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群众甚是满意。


把目光聚焦道真。道真县启动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以来,坚持以“水土保持”为核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有序有效推进。通过建设人居缓冲带绿化等内容,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林业生态功能提升、土地综合整治等系列子项目,短短一年多,“黔蜀门屏”的道真得以再现山清水秀。

2022年,道真县梅江河水土保持修复项目启动,同步实施生态岸坡垒砌、泄洪沟修建、田土生态质量改善等工程,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强化沿线区域的水土保持。 如今,清澈的梅江河水静静流淌,曾经堵塞狭窄的河道疏浚通畅,河道沿岸通过耕作层培植,新增耕地近百亩。裸露山体覆土后栽种的青草、树木郁郁葱葱。截至2023年9月,道真县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3.5公里,矿山土地复垦59公顷,土地整治2030公顷,改善田土生态质量1020公顷,工程完成进度达到95%,目前道真县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客商来此发展旅游产业,首期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梅江河“休闲漂”、华山林场康养项目建成后,每天可接待游客1000多人,至少解决100人就近就业,还惠及近2000户村民参与配套生态农业。

近年来,道真县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引导传统矿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把控,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沿线的历史遗留砂石场,进行了矿山修复,重新为土地育肥,帮助复垦,增加当地耕地面积。为让大片裸露石山复绿,施工方运来沃土对沿线进行覆土,对未顺利存活的植被反复进行补植和调整。针对高陡边坡,则通过挂网固定,再使用喷植草种和栽种爬藤类植物,实现“边坡防护+景观绿化”的两大功能。

如今,工程已完成修复工作,并进入植被一年养护期。公路沿线焕然一新,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场景。曾经的石头山已经“重披绿装”,种满了一棵棵桂花、女贞等。

为实现地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以来,道真县局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开展生态修复,建起了500亩生态旱育秧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你知道道真县三桥镇“杠村贡米”的故事吗?相传清乾隆年间,因当地进士江安在朝廷做官,将杠村米贡奉皇室,深受乾隆皇帝青睐,赐杠村米为“金豆”,故杠村米亦有“贡米”之称。杠村贡米产区在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沛。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且无公害有机种植,所产贡米是优质绿色健康的大米,当地村民凭着贡米这个拳头产品过上了好日子。

在生态修复中,为实现地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实施了夯实田坎、新建干砌石挡土坎、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与改建、田间道路修整与新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治理工程。道真县以此为依托,建起了500亩三桥镇杠村村学堂咀组带土移栽,浅水浅插,生态旱育秧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截至2023年9月,道真县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3.5公里,矿山土地复垦59公顷,土地整治2030公顷,改善田土生态质量1020公顷,工程完成进度达到95%,目前道真县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今日"态"美遵义,“绿”字为底,精妙“碳”索,绿富同兴!随着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系统规划和推进治理,一幅“只此青绿”的画卷在黔北大地徐徐展开……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征程中,遵义已铺陈下苍翠底色,更美的图景即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