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生态修复|昔日生态“疮疤”今朝只此“青绿” ——贵州省大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发布时间:2023-09-01 10:00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绿色成为黔中大地最亮的底色。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获得中央资金支持项目有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乌蒙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武陵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项目。同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2019年,在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的安排下,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抽调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省自然资源厅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指导专班,对项目全程进行监管和技术支撑,指导各地科学、规范、系统实施工程,全面协助生态修复处开展贵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随着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规划和推进治理,一幅“只此青绿”的画卷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目前贵州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乌蒙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和2021年度、2022年度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已经完成;武陵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和2023年度、2024年度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正在推进!

昔日矿山伤疤满目疮痍

今朝修复绿意浓

走进清镇市站街镇莲花村大坡砂厂的旧址,完全不见昔日砂石厂的痕迹,通过对地形地貌进行重塑、实施复绿工程恢复植被,对土地进行复垦综合利用等多种措施,短短一年时间,曾经“满目疮痍”的荒坡地被绿油油的蔬菜地取而代之。曾经如同伤疤一样的废弃无人矿山已成历史。

在瓮安县高水乡高炉坡砂石厂里,曾因矿山开采形成的裸露灰色大坑治理好了。通过实施“边坡危岩体清理+边坡复绿、采场复绿+采场复垦”等系列措施,灰色的破碎矿坑已经开始了种起了蔬菜,为周边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黔西南州安龙县山峰石灰厂,从工程勘察设计到实施,最终实现了覆土土壤培肥,提升有机质含量,达到种植条件;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三个砂石厂废弃矿山,在消除地灾隐患的基础上达到草地复绿、旱地复垦的效果;

铜仁市思南县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通过生态修复,消除之前数年开采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贵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及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科学治理模式。

同时创新项目投入模式、组织模式、综合利用模式,确保做出示范成效。采取“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治理”三种不同方式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并构建“政府引导、规划统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机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中,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探索、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成为“历史”。昔日矿山“伤疤”逐渐愈合,重新焕发生机,实现“披绿生金”。

苗岭工程精准修复做示范

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修复与保护不能停步。

2022年6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成功申报“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主要修复黔东南州、黔南州相关区域的1100多公顷历史遗留矿山。这意味着,更多绿意又将“强势”回归。

由于多年来粗放的开发模式,苗岭工程实施区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集中诱发的生态问题。

在修复过程中,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修复区划分为沅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红水河土壤保持生态修复区、都柳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三块,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遗留矿山分布特征,按照完整的小流域单元部署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由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统筹,在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配合下,精准施策的“靶向式”修复模式在苗岭工程中大放异彩,工程将充分融合治理区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需要,实现矿山生态精准修复,最大限度提升实施区的森林、农田、城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苗岭工程的实施将对岩溶石山区和南方丘陵山区矿山生态修复产生重大的示范效益,也将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示范。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逐绿而行拥抱未来

如今的贵州,以生态打底,用绿色作画,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有力推进,宣告着贵州正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抓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助力贵州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