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一种“人×自然×文学”的生态观——行走在加榜梯田

发布时间:2023-08-14 12:00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夏日,再一次来到贵州黔东南从江县加榜乡,感受云山苍苍、绿意泱泱、蝉鸣声声……然而,梯田风光岂止山水之间。



王炳真 摄

从贵阳出发,坐动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从江站,再坐汽车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加榜梯田地界。一路上重峦叠嶂,穿林海,过溪流,强烈感受到了这个地方带给人的天地灵气。

先来到党扭村东鹏梯田的一号观景台,举目眺望,气势磅礴、线条优美、层层叠叠的梯田尽收眼底,与点缀其间的古朴村寨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自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加榜梯田是月亮山百里梯田最为精彩的一段,总面积近1万亩,由东棚、党旮、乌瑞、螺蛳等多块梯田组成,主要分布在全长25公里的公路两侧。驾车行驶在半山腰的公路上,你会发现每一层梯田依山而建,宛若一条条绿色丝带在山间舞动飘逸。步行道上不时走过一队暑假研学的团队,在太阳下,孩子们嗅一嗅稻禾香,听一听流水声,体会一下远古先民的农耕生活,感受一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的现场实景。

党旮村民潘贵开和我们聊起父辈们开垦梯田的故事,只要可以引水的地方都种上水稻,在他的记忆里田就没有撂荒过。他家梯田算少的,只有2亩,自从种植了杂交水稻产量就上去了,一年要收1000多公斤稻谷。他说:“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凡是能引水的地方,哪怕是栽几棵秧苗,也要打造成田。因此,今天看来有的田块很小,甚至只有草帽大小。”站在公路边,向下看党旮梯田有100多亩,抬头看还有600多亩,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邰胜凯在手机上用航拍图像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亩数。




如何发挥有限的田地资源,养活更多的人,还能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苗族先民们又创造了“千年密码”。

顺着公路往下走,有一条刚修建的人行便道,一路走下来闻到的是泥土和稻田的气息。在稻田里,我们看见了成群的鱼鸭,不时有村民在田边打理秧田。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是当地汉、侗、苗等民族在长期广泛交融中,共同孕育、发展、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得广泛关注。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一代代勤劳智慧的苗家人,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更多的人作出了贡献。随着深入了解,一幅“春耕波光盈盈,稻田鱼鸭薅秧,金秋鱼肥稻香”的生动画面令我不由感慨,大山的恩惠往往默不作声。

人养山,山才养人。自然界遵循着自己的规律运行,也只有遵循自身的规律才能使世间万物并行不悖。

“梯田造在山间,山林涵养水源,山涧流灌梯田;田坎边坡割草,牛圈上坡沤肥,就近施肥培土……”《黔东南州志》中如此总结凝练了梯田稻作系统的特点,也呈现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邓刚 摄

今年天气有些异常,从江县这个过去常年雨量充沛的地方,竟有快一年的时间没有下雨了。有的山坡上树木呈干枯状,可是加榜梯田仍是绿油油一片。村民们说,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山泉水滋养着这片梯田。有句诗说得好:“时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漫长岁月里,所有永恒和不朽。”

我不由心生疑问,当年田可以上山,然而今天有的地方却被广泛诟病。其实,从加榜梯田的建设历史中不难受到启发,能不能造出梯田应由自然来选择。要有水源来保证,而水源要靠大山来涵养,人、田、水、山、土、树的命脉依序相互关联,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蛮干。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拥有100万座山头,要是都能造出梯田,“云贵赛江南”早成为盛景,但能不能造出梯田,是由当地自然条件决定的,人的选择就是相信自然、尊重自然。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素书》里这样写。富贵在于招来远客,贫穷则因为废弃农时。

从加榜梯田走出的年轻人还会不会种地?如今一些乡村,父辈们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末代农民,可在党旮村我所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从年轻人到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种,整个村没有人在县城买房,人们愿意居住在这古老的村子。年轻人是每年种完田才外出务工,收完稻谷举行隆重的丰收节后又才外出。收地利、庆丰收,这些古老的自然道法根植在年轻人心中。如今的加榜梯田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成为集湿地保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村民们一边种田一边务工,还可以分红。加车村年轻的村支书胡小楼,这几年经营民宿,还学了一门电工技术。他告诉我们,加榜梯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客人,家家户户种田从来不误时节,全村近600户人家日子是越来越红火。




顺着这条沿山公路再往前走,两侧都是梯田,一路上面对先辈们留下的杰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车停在山脊,顺着下坡,从林中隐约看见了一个绿水环绕的壮家古村落——下尧村,就像明珠一样镶嵌在群山中。清亮的溪水、古朴的寨子、浓醇的壮家酒……纵身跳入温凉的河水冲洗一番,一下子回到孩提时代。其实人的快乐有时很简单,只需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就足够了。山水孕育了梯田,也涵养了人内心的安宁,蓦然回首,你会收获人生另一番风景。

傍晚,我们停留在加车村最热闹的一家饭店。随着天色渐暗,对面摆平村亮起了太阳能灯,巨大的峡谷两岸顿时平添几分梦幻。白天一路的车马劳顿,在傍晚放慢脚步,复归平静。此时此景,自己仿佛早已超乎尘埃之外。一位先哲说过,只有大自然才会告诉我们万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