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2.5亿年前的“鱼”亮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团队向省地质博物馆捐赠11件化石标本

发布时间:2023-03-08 13:05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3月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海军教授率队,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向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赠送11件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其中9件标本为贵阳生物群结核中保存完整、精美的化石,包含鱼化石、菊石等四大类。

 

宋海军(中)、代旭(左一)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团队向省地质博物馆捐赠化石标本。


其中一件保存完整的鱼化石。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贵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对研究贵州省古生物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将用好赠送的化石标本,利用科学修复手段,做好标本修复工作,并将在省地质博物馆向公众进行地质科普展示。


宋海军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和省自然资源厅、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深入交流沟通,加大对贵阳生物群发现地保护力度,做好贵阳生物群发现地保护工作。在确保地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贵阳生物群的科学价值。

  

宋海军(左一)在贵阳开展野外调查工作中。


据了解,由宋海军教授团队主导,多个国内和国际科研机构联合研究成果《中生代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于今年1月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成果发现于贵阳市及其周边,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距离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仅过去了约1百万年的时间,这为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而这一发现对研究大灭绝之后的生态系统复苏过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