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正安经验:大力实施“旱改水” 打造良田万亩

发布时间:2022-06-17 11:36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粮食问题乃“国之大者”

如何把关系群众吃饭大事的耕地

保护好、建设好、改造好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严守住耕地红线

成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

全面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必答题


遵义市正安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山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如何把饭碗“端稳”,正安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走进正安县格林镇太平村,“新鲜出炉”的水田,新修的水渠、宽阔的机耕道,热火朝天的平整工地现场,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过去,这里的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许多村民用旱地来种植水果、花生,有的村民甚至将土地丢荒。”正安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邦国表示,“旱改水工程实施以来,村里的水田数量、农业生产灌溉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加,村民种粮受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提高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归根结底,群众是这个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为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有力指导下,正安县自然资源局扎实推进新增耕地建设(旱改水)工程,确立增加田间道路、灌溉、排水配套设施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等内容,让分散地块成为“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稳产高产田。建设中,按照“机械配备+施工人员+土地”的标准比例进场,保证了施工力量投入不闲置、不停工。将过去缺乏灌溉条件的低效旱地改造成高质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变旱地“存量”为保障粮食生产“增量”,将改变现有耕地局面,保障藏粮于地。



“原来我家的土地都是旱地,只能种植玉米等农作物,而且产量偏低。现在经过‘旱改水’项目的实施,修建田间生产道路、水利灌溉设施等,使原来等级较低的旱地提质改造变为良田,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望着平整宽阔的田野,格林镇太平村村民万小波感慨地说。


而对于新州镇茨梨村村民黄建雄来说,“旱改水”项目不仅改善了他的耕种环境,也为他提供了就业机会。



格林镇、新州镇两地“旱改水”项目是正安县107个“旱改水”项目的缩影。今年,正安县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努力做好补充耕地工作,有效增加耕地数量,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2022年全县计划实施新增耕地2000亩,“旱改水”1.5万亩,通过项目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107个项目施工已全面完成,正在组织县级综合验收,截至目前已完成验收35个项目,预计本月25日前全面完成综合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