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贵州生态修复前沿成果与典型案例解析⑪|安顺市“十里荷廊”农业示范园项目

发布时间:2022-06-14 10:03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贵州以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案例。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部门、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等征集了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兼顾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问题的典型性、修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体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今日展示项目

安顺市“十里荷廊”农业示范园项目


一、引言


“十里荷廊”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安顺开发区幺铺镇花安高速两侧,横跨幺铺镇安湖、磊跨、羊场3个村,沿途长度约6.7公里,现已成为贵州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重点包括沿线3公里道路两侧景观,2.3公里左右的亲水栈道,900米高速边坡栈道,860米七彩荷塘栈道,510米山体栈道,5座景观亭子,3座自行车驿站,5座免费公厕等设施建设工程。该项目始终坚持全域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利用园区原“三线”时期军工企业老厂房,打造了集写生、创意、养生为一体的文创基地。

十里荷廊整治前后对比图


二、问题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城镇规划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发展规模创新不够、土地流转困难、项目资金短缺、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


三、措施


一是整合相关规划和项目

安顺开发区将十里荷廊与公路建设并网规划,以旅游公路、建养一体化、组组通等项目为基础,打通奥体中心经114厂至十里荷廊,安顺开发区经幺铺镇至十里荷廊,西秀区经宁谷镇至十里荷廊等多条主次干道。

整治后高速路沿线荷塘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去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大面积的水淹田变成了荷花田,成为集食品深加工、旅游、体验、观光、摄影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


三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

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人和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集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十里荷廊,除核心区种植莲藕7000余亩,还配套种植了600亩玛瑙红樱桃,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发展10多家农家乐。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产业分红等途径,和村民们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有效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左图为整治后荷廊景象;右图为整治后滨水栈道景象


四、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安顺经开区十里荷廊农业休闲观光园,作为安顺第八届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的观摩项目,正朝着荷花香、农民忙、风荷园、清廉田,田园综合体发展方向,成为安顺市民和游客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近郊田园风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是土地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园区采取了立体种养殖的模式,每亩套养1千条鲫鱼,实现种养结合、农旅结合,采摘观赏一体化。目前,园区种植面积近万亩,每亩藕田套养鲫鱼1500尾,初步形成种、养殖循环立体农业,最大限度提高园区附加值。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

园区试种3000亩莲藕,产值近2700万元。2018年莲藕种植增加至7000亩,目前莲藕的深加工种类已开发出6个大类14个品种,市场销售前景可观。今年种植了一万多株玛瑙红樱桃,100亩红心猕猴桃,50亩草莓,200亩冬桃和秋桃。实现了一年四季不同美景,瓜果飘香的新景致。增加附近村民的就业机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辐射周边经济发展

农、文、旅相互交织,带动辐射周边多个村寨经济发展。通过“公司+农户”的利益连接模式,仅去年就带动了当地530人就业,发放务工工资34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178人。目前,羊场、安湖一带服务于乡村旅游的民宿、乡村小菜馆已有近100家,羊场村被评为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