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网站改版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印发

发布时间:2022-02-21 10:54

字体大小:--

访问量:

打印本页



近日,《贵州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印发。“十四五”时期,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全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函〔2020〕44号),明确将该规划定位为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该规划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贵州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及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是贵州省未来五年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重要依据。


总体目标


本规划在总结“十三五”主要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五大机遇和五大新要求的基础上,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我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未来五年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总体目标,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新成效。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成,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的用地需求应保尽保,优势矿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更加完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耕地保护持续加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稳步下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初步建立;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基础支撑能力取得新进步。


到2035年,全省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多彩贵州。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能源、水、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效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资源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系统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主要指标

本规划主要指标与国家规划进行充分衔接,结合贵州实际,设置了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效率、资源保障、基础支撑四大类20项指标,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森林覆盖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下降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等7项为约束性指标,全部属于国家规划设定指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新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面积、新建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比例、煤层气探明储量、页岩气探明储量、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覆盖率、1:50000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优于1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等13项为预期性指标。


重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明确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支撑体系、构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体系、构建自然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体系、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构建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保障体系等六大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是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支撑旅游产业化发展。

三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四是科学利用山地特色自然资源、严格耕地保护监督、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强化林草资源保护和适度利用、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五是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推进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价值核算、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监管。

六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强化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加强自然资源业务技术支撑、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


重大工程


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应用、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等设置了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耕地保护专项行动、节约集约用地行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林草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规则研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研究、测绘地理信息工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应用工程、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工程等19个专栏,谋划实施一大批重点工程,以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规划实施保障


为保障规划有序实施,主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协同落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公众参与、强化监督评估6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