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 | 严守耕地红线 扛牢保护责任——访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石阡县委书记田运栋
发布时间:2025-04-21 12: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访问量:次
打印本页
地处贵州东北部武陵山脉深处的铜仁市石阡县,地块疏离、地形隔绝,海拔落差悬殊,自然保护地星罗棋布,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与迅猛发展的经济需求相互交织。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石阡县在耕地保护工作方面都有哪些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什么成效?下一步,石阡县将如何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记者专访了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石阡县委书记田运栋。
记者:请您介绍石阡县耕地资源现状。
田运栋: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面积调查,全县耕地58.75万亩,2024年底耕地面积60.41万亩。全县境内耕地大部分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少部分用于种植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记者:石阡县在耕地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尝试和探索?
田运栋: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攻坚克难、靶向发力,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扛牢重大政治责任。全面细化分解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制定《石阡县耕地保护工作方案》,建立“1+1+N”包保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一切为耕地保护让路。集中资源向耕地保护聚焦,人员保障方面,从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按照分片负责模式,深入19个乡镇(街道)开展蹲点指导,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耕地保护举证通过率;资金保障方面,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紧急调拨耕地保护工作经费,保障快速推进。
三是坚决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耕地保护工作,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统筹运用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力量,以入户走访、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加强面对面政策宣传讲解,着力增强群众耕地保护意识。探索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压实承包到户责任等耕地管理模式,引导群众抓好种植管护工作,坚决做到长治长效。
记者:近年来,石阡县在推进耕地保护过程中取得哪些成效?
田运栋: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能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守牢了耕地保护红线。“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有量57.87万亩,当前耕地60.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5.34万亩。2024年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完成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二是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4.75万亩,正在组织实施3万亩,建成500亩以上粮油坝区20个。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04万亩、产量15.72万吨,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获评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三是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石阡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土地闲置、撂荒等现象十分突出。为此,我们以村为单位,对农村闲置低效土地进行整体流转,积极引进市场主体、产业大户,规模化发展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等粮食产业,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下一步,石阡县将如何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田运栋:我们将继续扛牢耕地保护这一重大政治责任,一刻不停、半步不让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继续实行“四家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包片、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街道)部门包村,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民组的四级包保模式,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常态化加强排查管控,全力推动责任上肩、任务到人、工作落地。
二是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监管。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建立常态化耕地监测系统,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建立耕地保护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加大重点区域巡查频次,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规建设等违法行为。
三是进一步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林地耕地空间布局,大力推进耕地集中整治,因地制宜将6度以下且与周边耕地相邻的林地、园地恢复为耕地,将25度以上耕地及难以稳定利用的宜林陡坡耕地绿化还林,推动耕地“山上”换“山下”,切实解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林耕空间错配等问题。
四是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质量。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深入实施耕地修复工程,采取土壤改良、污染治理等措施,抓好受损土地修复恢复。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最大限度减少耕地污染,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五是进一步凝聚耕地保护合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强全县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凝聚起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查处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督促指导,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石阡县将继续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以一域之力尽全局之责,以一域之光为大局添彩,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奋力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作出石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