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37415
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 | 镇宁:扛牢责任担当 守护好每一寸土地——访镇宁自治县委书记孙涛
20
天眼新闻
2025-01-17 00:40:52
5892260
市县动态
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 | 镇宁:扛牢责任担当 守护好每一寸土地——访镇宁自治县委书记孙涛
发布时间:2025-01-17 00:40
字体大小:大-中-小
访问量:次
打印本页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始终将耕地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守护每一寸耕地。同时,立足镇宁实际,以积极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近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专访了镇宁自治县委书记孙涛,就镇宁自治县在耕地保护方面的有益探索、亮点成效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全盘梳理,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5方面的要求。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在耕地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孙涛: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抓督促、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领图斑抓整改、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地块抓整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扎实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从县到乡、从乡到村,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同时,通过定期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耕地保护形势,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整治标准,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完善网格管理,提高耕地保护质效。我们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格,建立违法占耕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一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一级网格,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网格长,对全县耕地保护负总责,其他县级领导分乡镇(街道),指导监督二三级网格长履职;二是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二级网格,明确党政“一把手”担任乡镇(街道)网格长,副职分片区,负责辖区内土地监管和巡查工作;三是以村(社区)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三级网格,明确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网格长,其他成员担任网格员,负责片内违法用地巡查、制止、报告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分类施策整治,推动耕地复垦利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撂荒地,采取了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策略进行整治。对于因自然条件限制、地质灾害毁损、施工占用等无法复耕的撂荒地,采取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并积极寻求替代方案,确保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因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的撂荒地,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调整补贴发放等方式,鼓励农民返乡复耕。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耕种条件。通过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以及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着力恢复耕地肥力,提升产出水平,为耕地复垦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耕地保护氛围。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我们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入户走访讲解、群众院坝会、宣传车广播滚动播放、交通要道粉刷宣传标语、赶集天发放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广大群众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引导农民珍惜土地、用好耕地。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为了促进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我们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对于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积极引导其流转土地经营权给有能力、有意愿的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将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统筹推进,对于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给予补助和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帮助其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改进生产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技术,实现种植丰收。通过土地流转这一切实有效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遏制了耕地“非农化”趋势,还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有效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记者: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在推进耕地保护过程中取得哪些成效?孙涛:近年来,在耕地保护方面,我们坚持多管齐下,通过“四抓四促”的策略,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我们从县级领导到乡村干部,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保护任务细化到田、责任到人。通过定期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经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县的耕地保有量为52.5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69万亩,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图斑进行保护。针对耕地抛荒、非法占用等问题,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行动,通过复垦、整理等方式,恢复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耕地灌溉条件,确保耕地得到有效利用。2020年以来,通过积极实施补充耕地项目,累计补充耕地1500亩、水田规模3500余亩。据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恢复耕地1.5万余亩。我们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执法监管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耕地保护情况的全方位、全天候监管,确保耕地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全面推进违法占地监管和违法图斑整改工作以来,我县各类违法图斑数量、面积呈逐年下降。省级下发我县的违法用地图斑数量,从2021年的365个,下降至2024年的12个,违法占耕地面积从280亩下降至25.49 亩,违法图斑整改率在90%以上。我们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给予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我县2024年全年粮食收获面积28.57万亩,同比增长0.56%;总产量9.31万吨,同比增长1.63%。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粮食播面28万亩和产量9.02万吨目标任务。记者:下一步,镇宁自治县将如何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孙涛:要坚决扛牢耕保粮安政治责任。我县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时刻拧紧责任链条,按照保护标准和时限要求,高效率高质量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和抛荒现象持续发生,推动存量耕地违法“清零”,新增耕地违法为零,逐步推进耕地下山、果树上山,优化耕地布局,稳步实现抛荒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同时,要加强耕地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发生。对已经出现的耕地质量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恢复耕地生产能力。要有效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限制工程建设占地规模,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有必要的,按照“占优补优、以补定占”原则,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的原则,优先将低坡度耕地中的低效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恢复为优质耕地。我县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科学合理编制耕地保护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耕地保护成为了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而不可松懈的重要任务,编制耕地保护规划,对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恢复属性地类实行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是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耕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将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